跟随主流只会被淹没,我们不该削尖脑袋钻研怎么把别人比下去,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做与众不同的自己。凭借影片《模仿游戏》,摘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“小金人”的格拉汉姆·摩尔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如是说:“当我16岁的时候,我企图自杀,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奇怪,很另类。现在,我站在这里,想借此机会跟那些不在这里的、认为自己奇怪而另类的、不能适应任何环境的孩子说:是的,你是这样的,请保持这种奇怪和另类的个性,当你站在这里的时候,请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下一个这样的人。”我们都是胆小鬼,我们害怕跟别人不同而遭受非议和嘲笑;我们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,因为没有人那样做过,或者有人那样做却死得很年轻,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否把它做成,我们害怕自己后悔......相比不确定的未来,我们更愿意忍受去做和别人一样的事情,哪怕与我们的价值观背道而驰;而因为大家都在做相同的事情,所以竞争异常激烈,唯有更拼、更自虐、咬着牙、含着泪才能有那么一丁点超越。事实上,那些大红大紫的人,都不是胆小鬼,他们都勇敢地做与众不同的自己。▼我们陷入一张由期望编织的大网《让天赋自由》一书中,作者重点强调了第二种限制,即社会限制。西班牙小说《炼金术士》是一本国际畅销书,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,销量超过4000多万册。其作者保罗.科埃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渴望成为一名作家,但他的父母觉得那完全是浪费时间,他们强烈希望他长大后当一名律师。因为科埃略完全没有丝毫放弃写作的意愿,所以他的父母“被逼”无奈,只好把他送进精神病院,让他接受点击治疗,想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他的脑海里清除。科埃略曾三次被父母送到精神病院治疗,原因只有一个,他们“爱”他。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人,他们总想把我们拉回正确的人生轨道。他们包括父母、亲戚、朋友、同事、上司、另一半,也有可能是一部电影,一首歌,亦或是一段广告语。中国人最热衷的话题基本都离不开钱。“你月薪多少”,“买房了没”,“这个专业有前途吗(赚钱多不多)”,“你们公司待遇真好”,“哪有时间发展什么爱好呀,赚钱最重要”,“那玩意有啥用,能赚钱吗”。▼集体性思维——群体迷失敢于跳出圈子,我们才真正有机会成为自己,要把“别人不要我玩,
ps4官网或者我想跟大家一起玩”的思想,转化成“我不想跟你们玩了”的思维。发展心理学家朱迪丝.里奇.哈里斯经过研究发现,同龄人的影响比父母的影响更大,因为同龄人拥有一个共同价值观的世界。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、行为、打招呼的方式,以及穿衣打扮的风格,总会与群体表现出一致性,大多数人都无意识地这样去做。一旦某人有古怪的想法,就可能被边缘化,大家会用对待异类的惩罚来提醒“不一样”的人。比如在学校里,我们掩饰自己对某个科目的兴趣,因为大家都觉得根本就不酷。我们最害怕的就是鹤立鸡群,最舒适的状态就是别人在人群里一眼看不到我们,不要太漂亮以至于一眼被认出,也不要太丑一眼被认出,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。心理学家欧文.詹姆斯是这样阐述集体性思维的,“看起来代表了团体中大多数人意愿的决定,是不用仔细检验的,哪怕我们的本能已经暗示着好像哪里不对或者存在错误,我们也可能会理直气壮地指鹿为马。”一个炎热的下午,一家人舒适地在家里打牌。突然父亲提议去53公里以外的地方吃晚餐,于是一家人全部默认,收拾,出发。回来以后,大家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,
资讯动态但母亲说了心里话,“其实,我更希望是呆在家里。”这时候,女儿说,我以为父亲想去;儿子说,我不想让你们扫兴,所以没表态,其实我也不太想去;父亲更委屈了,我只是担心你们呆在家无聊而已,我压根就不想出门,谁料你们都表示同意,那就去呗。▼让自己变得独特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“如果你为了被社会认同,拼命去迎合主流标准,说大家喜欢听的话,做大家喜欢的事,最后的结果是,你不是被认同,而是被忽视”,《精进: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》的作者采铜认为:“外在的独特取决于心智的独特。”而且,具有心智独特性的人所具有的优势:1.在主流观点之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;2.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,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,使自己不可替代;3.拒绝他人和大众给自己贴上的标签,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;4.因为不必迎合社会主流而节约了大量时间精力,可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;5.为大众带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,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;6.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,更易于形成个人品牌;7.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,与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。作者抛出这样的观点,“在生活方式上,你可以选择结婚;你也可以选择独身主义,一辈子不结婚;或者丁克,结婚但不生孩子。虽然我们作出这些选择都会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,但是我们有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独立选择自己人生、不受外部影响的权利。”乔治·格什温,在《他们都笑了》中说:他们都嘲笑过富尔顿和他的汽船;他们都嘲笑过好时先生和他的巧克力;福特和他的老爷车更是让他们乐不可支——人们就是这样。 跟伙伴们一起再度回顾一下经典片段:▼如何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有一句话说得很粗鲁,但很在理:不想跟别人一样,说明你很有个性;害怕跟别人不一样,说明你光有个性没本事。我们分开来探讨。第一种人全身每个细胞都被禁锢,十分“本分”,活在套子里而对“个性”完全没有意识,因为没有意识所以也反倒也很自在,不给建议。当然,给了也没用,他们会说驭爷神经病;第二种人是想跟大家一样,但又害怕完全跟大家一样的人。这类人有点类似于墙头草,如果外界的压力很大时,他们很容易妥协,比如父母强烈反对,比如很多人跟他说一个同样的道理。大部分的人都活在这个维度里,针对他们,我的建议是做一个“正常人”的同时,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优势,假以时日,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;第三种是完全特立独行的人,有着强烈的价值主张,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反对,他也能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。比如,下面这位:▼我由衷地向第三类人致敬,我有四条建议:1、谨慎选择朋友,不要跟小绵羊一起玩,他们跟你不是一个世界的人,也没办法理解你的很多想法,所以你跟他们碰撞不出任何火花;2、用不着跟无关的人去证明你的理想多么具有可行性,为了减少负面的浪费时间的争论,最好不去跟麻雀谈鸿鹄之志。我见过很多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人,自慰说“捍卫自己的梦想”,言下之意就是要说服别人认为自己很牛,千万不要落入这种可悲的境地;3、从小处着手,你应该知道伟大的公司都是从地下车库发展起来的,请相信光着脚丫子长大的野路子,始终比那些拿着投资或者孵化器里成长起来的组织要更有生命力;4、找到自己的圈子。有一个事实是不争的,我们的收入很难突破圈子的平均值;另外,人是环境的产物,圈子是塑造我们的土壤,为何要在不是同一个“物种”的圈子里做异类?